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县区动态 > 金凤区

多学科融合 课堂妙趣横生 看金凤区大思政课“七十二变”

发表时间: 2024-04-28 11:46     来源:

   

  大思政课程,让孩子们成为主角。

   

  同学们动起手来,课堂妙趣横生。

  “其实,从屋檐滴下的一颗水珠里,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孩子们朗诵《诗意中国》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这是银川市金凤区第七小学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逸夫回民小学在读书日里发出的共同心声。

  通过构建大思政课程,金凤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也让民族团结的种子薪火相传。

  多学科融合 大思政课花样多 

  既像音乐课又像美术课,既像历史课又像手工课,这是金凤区大思政课程的“七十二变”。大思政课程从音乐课、美术课、语文课、劳动课中挖掘出思政元素,通过多学科融合让课堂妙趣横生,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金凤区第五小学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中,三堂有趣的课堂上,孩子们成了主角。王丹叶老师的一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孩子们体验了京剧艺术之美。既有声乐表演,又有着装扮相,大家通过模仿体验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韵味。

  在三年级(3)班的思政课上,课本中的赵州桥“活”了起来。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形式,主动发现赵州桥的设计之美、艺术之美。从历史知识探秘到守护国宝大任,从一座古桥延展到大国工匠精神,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愈加深刻,文化自豪感愈加浓烈。

  在四年级(1)班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上,快板、皮影、花儿、五谷画,通过孩子们的小组表演和手工制作变得精彩纷呈。“以五谷为墨,以大地为纸,五谷画象征了五谷丰登,让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皮影以前是用牛皮做的,现在创新了木板皮影,民间艺术在不断创新,我们要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孩子们说道。

  创新大思政课程,多学科融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金凤区第五小学为课堂注入了新思路,也为思政课改革注入了活力。

  两校孩子见面 共度难忘时光 

  4月2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逸夫回民小学的孩子们怀揣着对银川的美好期待,第一次走进金凤区第七小学,各族孩子们在一起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投壶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之一,有请左旗逸夫回民小学的小朋友先来玩。”金凤区第七小学的孩子们当起小主人,邀请小伙伴一起参加游戏,在传统游戏中,两校的同学们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

  另一边,金凤区第七小学四(4)班的彭梓璇与左旗逸夫回民小学四(1)班李向宇同学见了面。两个好朋友在今年1月两校开展的“互访联谊”中成了笔友,他们用书信分享家乡的人文风俗、生活感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第一次见面,两个好朋友欣喜不已、欢欣雀跃。

  左旗逸夫回民小学校长任莲萍告诉记者:“在这次见面活动前,我们一起举办过线上主题队会、线上队课,两校孩子同上一堂云端思政课。这次见面,就是要让各民族孩子在一起玩,一起交流,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起参加游园互动活动,一起在读书日里朗诵经典书目……见面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互赠礼物,一份小书签、一份剪纸作品、一份特产,寄托了小伙伴们深厚的友谊和满满的祝福。两校小伙伴度过了难忘的欢乐时光,携手发奋学习,相约下次再见。

  互学共建强技能 老师成全能手 

  今年以来,金凤区成立了中小幼思政教育建设联盟、金凤区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六个金凤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教研共同体,思政课教育形成了校本教研、集团校教研、教研共同体教研、区域教研的联动教研模式。

  金凤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学芳介绍:“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在各中小学的大思政课程中,金凤区组织了思政课集体备课教研共同体教学交流活动,优质课例、示范教案、优秀讲义等优质教学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金凤区还开展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竞赛活动,各个学校在竞赛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思政课改革中得以高品质呈现。”

  资源共享推进了思政课教育一体化建设,竞赛活动促进了校际交流、打破了学科壁垒。在比学赶拼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思政课程层出不穷。金凤区第十八小学的《让我们的家更美好》、金凤区第九小学的《父母多爱我》、金凤区第十五小学的《家庭的记忆》、银川市第四十一中的《家的意味》……各个学校老师不断创新方法、丰富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思政课程。老师们从美术、音乐、历史、劳动等学科中挖掘出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舞美、特效、音响等技术应用在了课堂上,引导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一次次思政课集体备课教研共同体教学交流活动中,各学科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思政课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何 力涛

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copyright (c) 2020 nxyc.wenming.cn 银川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


文明银川公众号
文明银川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