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胳膊和手腕的动作,扇子要全部打开……”2月25日上午,在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平伏桥村文化活动室,馨悦艺术团的队员们正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排练舞蹈。
村里有了艺术团 村民有了新追求
时间回到两年前,平伏桥村的村民住上楼房、收入稳定,日子越过越红火,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成为民心所愿。村民有呼声,平伏桥有落实。很快,村上成立了馨悦艺术团,村民吃上了“文化饭”。
有了自己的“演员班子”,在重要的节日, 馨悦艺术团都会为村民们表演节目,歌舞、小品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艺术团成立以来,让咱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过去要么在家干家务,要么玩手机,现在你看看大家的精神面貌多好,一起排练的时候还拉近了关系。” 馨悦艺术团团长王风琴告诉记者。
艺术团的成立填补了村民精神生活的需求,然而新的问题却摆在了大家眼前。“平时咱们排练舞蹈都是跟着网上的视频学,基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时候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表情也不自然,虽然艺术团成立了两年,参加的表演和比赛也不少,但姐妹们还是希望节目再专业点、再好看点。”王风琴说道。
专业老师来帮扶 乡村文艺更精彩
业余文艺团队是传播社会公益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如何让基层文化更繁荣,培植乡村振兴文化力量,平伏桥村抓住政策机会,积极争取银川市“导师帮带”乡村振兴人才凝聚计划项目资金10万元,申报“村艺联盟艺术团”农村文化队伍提升项目,用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
“我们与专业艺术院校合作,邀请专业老师作为项目导师,挖掘本村民俗能人、打造民俗文化传承队伍,升级馨悦艺术团,组建服饰表演走秀队等,提高平伏桥村的文化建设,进行广泛艺术文化交流,既能成为本村的文化品牌,也能走出去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展示新时代农民风采的宣传员,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平伏桥村党支部副书记杨秀钦告诉记者。
2月24日,记者在平伏桥村百姓大舞台看到,帮带老师王歆月正在对馨悦艺术团的团员们开展教学。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更多追求,专业帮扶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老师一招一式教得认真,大家聚精会神跟着节奏跳得投入,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喊累。
“我主要是根据阿姨们的年龄和现有的水平,将整首歌的舞蹈进行分解,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循序渐进,希望通过这次项目的实施能提高阿姨们的跳舞水平。”王歆月说。
“有了专业的舞蹈老师到家门口给咱们上课,节目档次提升可不是一点点哦,姐妹们都非常珍惜本次学习机会。”王风琴笑着说道。
目前,平伏桥村“导师帮带”项目已开展书法培训、社火表演等内容的教学,为期10天的舞蹈培训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帮扶,提升群众对于文化学习的热情和节目的专业性和艺术感,把文化的种子传播到深厚的土壤中。” 平伏桥村“导师帮带”项目负责人、宁夏艺术职业学院服装表演学院学科带头人王敏告诉记者。
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copyright (c) 2020 nxyc.wenming.cn 银川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