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遗传承、戏曲专场、传统知识大讲堂、传统文化兴趣学习班等七大板块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开展,引导同学们亲近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树立了文化自信,点燃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度。
和往常一样,银川市实验中学梨园社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一周一次的戏曲学唱课程。
随着铿锵有力的唱腔,一位化好妆容的包公在做着上台表演前的准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正气凛然的老生形象是16岁的女孩万芳茹扮演的。不同于女生普遍喜欢的花旦、青衣扮相,万芳茹喜欢反串男生角色。
生旦净末丑演绎人生百态,手眼身法步彰显世间万象。梨园社的同学们在戏曲学唱课程中,感受着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家庭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父辈的教授一代代承传下来。
郭文强老家在彭阳,从小就热爱秦腔,当全家移民到银川后,组建了秦腔剧社。12岁的女儿郭霞也悄悄地喜欢上了秦腔,用新的方式传承着。
近年来,银川市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为主题,开办“戏曲传承基地实践教学特色班”20多个,“传统艺术大讲堂”、“戏曲专场演出”等进校园活动30多场次,参与人数近万名,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在戏曲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座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同学们感受智慧的结晶,感知文明的光辉,向着新时代昂首阔步、不断前行。
郭霞:爸爸跟我讲过,秦腔是他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希望我能传承下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把秦腔唱好。
近年来,银川市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为主题,开办“戏曲传承基地实践教学特色班”20多个,“传统艺术大讲堂”、“戏曲专场演出”等进校园活动30多场次,参与人数近万名,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银川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copyright (c) 2020 nxyc.wenming.cn 银川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